又是关在家里的一天。遥想第一次居家还是在 20 年,彼时刚来北京,被隔壁的租户要求去隔离两周。自如管家慷慨地借了一套一居室,不收钱,可以出门,回想起来还算怡然自得。第二次似乎就到了今年三月,莫名其妙地在中航过了一夜,又被撵回家关了两周。自此居家连绵不绝,数不清一共关了多久。实际上掐指一算,真被锁死的日子可能拢共不到俩月,放眼全国排不上号。可真要比较,去年还能在国内上下游走,今年关卡就蔓延到了小区门口。这可就太郁闷了。

自由只有失去了才知道珍贵,何况生在此间,自由本就不多。虽然我出门挺少,但出行这种基本的权利被荒诞的理由剥夺,心情与主动宅家天差地别。比起失去自由本身,更令人忧心的是随时可能失去自由这一事实。就像六月的某日,在一个商城门口扫完码,发现排队太长,就没有进去。三天后社区打电话,说有病例去过那里,要求居家。我也懒得争辩,毕竟对方也只是伟大意志手下的一颗棋子。对这种肆意软禁的恐惧,又反过来打压了出门的兴致。

生活被极限地压缩,只剩「必要」之物的容身之所。其实生活在社会,我多少还可以挣扎几番,要是在疫情里正儿八经地上学,我可没有自信能够精神相对正常地存活至今。在学生时代,我不少的快乐都仰仗于榨取生活里少有的变数,而如今的校园生活呢,至少从我所见,剩下的只有滑稽的稳定与安宁。还有口罩,家那边的小学已经要求除了体育课必须随时佩戴口罩了。

社会人的必要之物,排在第一的似乎是工作。可是我早已对其丧失了热情。不知从多久开始,上班像咀嚼一块糖分早已嘬干的口香糖,枯燥得令人恶心。打开飞书,铺天盖地的无价值劳动,好似要溢出路由器。人总要有一点成就感和价值感吧,可是我如何能在重造泛滥的轮子时获得快感,又该怎样才能激昂地如飞蛾般被指使着扑向火烛?沐浴在这种对人的异化,我浑身爬满鸡皮疙瘩。可是某些人又能浑身充满干劲,满嘴叨叨黑话,我只能自愧弗如。

Leader 几次对我说,这毕竟是一份工作。平心而论,确实,大多数工作都差不多,出卖肉体与灵魂本就与理想主义不兼容。更吸引我关注的的是自己发生的变化:我以前也能一头扎进需求的苦海,暂时压抑自己对乐趣的追求,可现在却无能为也已。思考了一番,究其本质,还是因为生活里的乐趣被一一摘除,工作的比重被无限放大,以至于成为了主旋律。居家的每一天,睁眼就是工作,熬到下班也只有单调乏味的奶头乐。我觉得居家工作的感受很大程度取决于对工作的喜爱程度,因为工作与生活会逐渐交融,就像挡板裂开的鸳鸯锅。一不小心,两头都会变成黑暗的产物。

在这些日子里,我也重新审视了生活与金钱的关系,毕竟后者是我留在这里唯一的念想了。钱是个好东西,尽管我从不追求买房与安家,但我还有许多的愿望有待满足。明明不喜欢这里做的事,但还是选择了这里;明明愈发嫌弃这份工作,却又日复一日地凭靠惯性过活下去。低俗的我囿于金钱构成的壁垒已经几年了。可是当生活的可选项越来越少,(我所能赚得的)金钱又有什么意义?一串数字,一叠废纸。既然决定了吃技术饭,我更应该将其作为工作能力的证明,而非让其成为自己的枷锁。未来的机会数不胜数,前提是摆脱眼下漫漫长夜望不到边的生活。

其实,我无法忍受的并非生活基调的无趣,而是方方面面密不透风的窒息。曾经周末偶尔去商场吃喝玩乐,我都觉得勉强过得去,可现在随时原地卧倒动弹不得,一切都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目的服务。多么可悲啊。多年前,我还幻想自己出身社会之后,工作再苦再累,多少能实现一些微小的心愿,譬如在周末飞赴他城,与阔别的老友喝酒聊天,或在长假远赴重洋,看看抢滩的虎鲸如何吞下海豹。就像我曾胡作非为的日子,身负重担亦可自由如风。可是现在的世界对每一个追寻快乐的人都饱含敌意,我好像也落进了祖辈体验过的身不由己。

我想要经历更多,而不是被锁死在大厦中的一间格子,成为时代的祭品。我想趁自己还能选择时逃离,而不是安详地死在看似舒适的窝里。出国其实一直在我的展望之中,但原本并非如此迫切,是意外不断叠加,计划因而一再提前。我很幸运地抓住了一个机会,这次我将义无反顾。尽管在美国的前路不会容易,甚至我未必能起身成行,但我总要试一试。穷则变,变则通,比起艰难险阻,我更害怕死水一潭。

如果美国不欢迎我,那就去世界看看吧。趁自己还有精力,趁这个世界尚且平静,当一个大号的三和大神有何不可?这个国度的众生常为惯例所苦,仿佛要么读书要么工作,生活就是老实走完结婚买房繁殖去世的固定程序。这种对稳定的崇拜让我倍感荒谬,就像好端端的人类让自己成为一株扎根的植物。这颗蔚蓝的星球很大,而我的生活应当更大,胡为乎泥中?

前几天踏入 24 岁,也是迎来了生命的第 25 个年头。其实看着增长的数字,我更多感到的是自身的渺小和年华的逝去。但如果要让我许下一个愿望,那我希望在未来的一岁里,能够跳出桎梏,跃迁到可以自由呼吸的时空。